教育不是用嘴說!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講道理」 高層次父母「卻只會做3件事」

教育不是用嘴說!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講道理」 高層次父母「卻只會做3件事」
2023-10-31 檢舉

 

 

更可怕的是,這些話語中,往往都夾雜著貶低、批評的負面辭彙:

「你怎麼這麼沒用,都教你多少遍了,怎麼還不會」,

「你是豬嗎,這麼笨」…這些來自父母的「道理」,非但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反而帶給他們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變得消極、沮喪、自卑。

 

心理學家馬歇爾曾提到:「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愛。」

正確的講道理,不該是父母單一地指責或批評,而是雙向溝通的過程,

父母輸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傾聽孩子的聲音;父母表達對孩子的期待,

同時也展露對孩子的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懂得父母的苦心,成長為更優秀的人。

 

優秀的父母,都是「不講道理」的

在一本書裡有這樣的一段話:「世界上有兩種父母。一種是『吃老本型』父母,

他們用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假如孩子表現不好,

他們只會認為傳統教育沒問題,是孩子有問題。一種是『學習型』父母,

他們會去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現不好,他們會反思,然後尋找更好的方式來教育。」

 

越是優秀的父母,越懂得從自身出發,找尋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引領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1.讓孩子去體會道理,而不是明白道理

 

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說:

「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帶孩子撿一天寶特瓶,讓他體悟賺錢的不易,學會節儉度日;

陪孩子種一次田,讓他領會耕作的艱辛,學會好好吃飯;

與孩子做一件好事,讓他感受助人的樂趣,學會真誠善良...教育說到底,還是個體會的過程。

 

道理說得再多,也只是泛泛而談,只有讓孩子親身經歷,

才能真正理解和明白道理,然後運用在生活中,變得更加優秀。

 

2. 少說「不」,多誇讚,用委婉勸誡代替嚴厲說教

 

《正面管教》中寫道:「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的時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父母想要孩子做出改變時,可以嘗試使用誇讚模型:FFC模型。」

事實(Fact):「今天回家後,媽媽還沒有催你,你就主動開始寫作業,真棒。」

感覺(Feeling):「這讓媽媽真的感到很驕傲,你可以養成這麼自覺的好習慣。」

比較(Compare):「你看你做得多好,比前幾天還要棒」。

 

這些積極的話語,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激勵他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家長一定要明白,指責和埋怨,換不回明事理的孩子,愛與尊重,才能真正讓孩子成長。

 

3.父母以身作則,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教育家井深大說:「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得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先學會享受美味食物;想要孩子熱愛運動,自己先嘗試每天下樓鍛煉;

想要孩子主動學習,自己先放下手機拿起書籍…真正優秀的家庭教育,

是父母先行動起來,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榜樣的力量。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養出最好的孩子,

願所有父母都能掌握正確的方法,與孩子一路並肩前行,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