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行業龍頭的安麗(Amway),盛極一時為什麼突然消失了?真相遠比你想得更殘酷
曾經的行業龍頭,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保健品製造商——安利卻在互聯網經濟的大潮下逐漸消沉,乃至被人徹底遺忘。
安利自從1959年在美國密歇根州亞達城創建以來,一直專註個人護理產品和維生素保健產品。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創性地開創了「直銷」的新穎模式,迅速打開市場,一躍成為保健品領域的頭部企業。
安利在1995年正式成立中國分公司安利中國。
在進入中國市場后,憑藉著各式各樣的「直銷」套路和新奇戰法,
對於當時仍對市場經濟理解有限的中國人民施以「降維打擊」。
自此伴隨著安利直營店和安利營銷隊伍的迅速鋪開,安利在中國一度成為了「直銷」和保健品的代名詞。
由此可見,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安利不僅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營養保健,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文化。
而令安利一度成為行業翹楚,令無數後輩模仿借鑒的就是他們神奇的「直銷」文化。
安利的直銷字面意義上是指生產商繞過中間商和分銷商,通過直接招募的營業人員向C端消費者直接推薦產品的銷售方式。
這種銷售方法的好處是生產廠家不用向分銷商割讓相當份額的利潤,也不用在銷售渠道上受到中間商的局限。
同時由於生產廠家除了招聘基本的行政人員除外,對於營銷人員是採用自願招募的方式。
雖然予以營銷人員大額利潤,但同時廠家也放棄了對他們的管束和支持。
而且廠家除了花重金在公眾場合提升產品名譽度之外,在宣傳方面基本全部依靠銷售人員自己解決。
綜合種種,直銷這種方式為廠家節省出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和營銷成本,從而進一步地提升了企業的利潤。
當時的安利就利用這種組合打法,
通過不斷用高額的差價吸引社會人員全職或者兼職的擔任銷售員,利用自己的社交資源不斷向親朋好友推薦產品。
而更加精妙的是安利給銷售人員政策,令他們可以拉攏對項目有意的人成為下一批銷售員。
他們通過連續不斷的經驗傳授,夢想分享在內部不斷夯實銷售人員的
「自我奮鬥概念」,實現了產品的「病毒性營銷和傳播」。
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賴以成名的直銷模式也造就了安利在當今時代的困局。
首先,是直銷參與者的資金壓力。
直銷企業對手下的業務員雖然沒有剛性的限制,但是普遍通過採購層級價的方式吸引銷售人員大金額採購公司產品。
往往一場銷售會議之後,每個銷售人員身上都會背上數萬甚至於數十萬元的「任務」。
而動輒數萬元的銷售「任務」,對一個家庭而言往往意味著幾個月甚至於幾年的存款被死死「套牢」在產品上。
對於成員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挺住」就能解決的。
在國內經濟降溫,增速減緩的情況下每隔幾個月數萬元或者是數十萬元的經濟壓力並非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