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深埋地下,為什麼地上還要留下小土堆?並非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棺材深埋地下,為什麼地上還要留下小土堆?並非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美麗夢想 2024-08-29 檢舉

 

宋代詩人陸遊在他的《示兒》中就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其實側面就反映了古人的這種想法。

 

所以想要和逝去的親人朋友溝通,嘮嘮家常話,就需要一個媒介,而土堆就被人們視為能夠與死去親人交流的通道。

 

平時到了一些特殊的日子,在世的親人就可以面向土堆說說還沒來得及說的話,以及聊聊其他人的境況,讓逝者聽到也能安心。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土堆或墓碑,面對一塊平地說話,是不是會有一種即使聲音再大,對方也聽不到的感覺呢。

 

第二個說法:土堆是「此地有主」的昭告

“舊塚已墟人世換,‌年年烏鳥當兒孫”,人真正的死去,也許就是被所有人都遺忘。

 

「無主」之墳常指的是那些墳頭常年無人打理,經過風吹日曬,甚至逐漸變成平地的墳頭。

 

這類逝者要不是生前做過很多壞事,沒有人願意為他們整理自己的“門面”,就是親人也不知所踪,所有人都不知道裡面埋的是誰。

 

而「有主」的墳頭都會有高高的土堆,意味著墳主的後代親人會經常拜訪,家族煙火興旺。

同時,墳主的後代也會定期給逝者的墳頭“填土”,避免墳頭因為風雨侵蝕而逐漸變矮。

 

第三種說法:土堆高低代表身份高低

在周朝之前,人們把埋葬死者的地方稱作“墓”,它指的是地下的葬穴,通常不高於地面。

 

周朝之後,人們才開始在墓地上方建造墳頭,同時,周朝是出了名的講究「禮」的教化。

周朝的社會階級制度十分嚴格,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要遵循一定的禮數,不誇地的說,就連墳頭有多少土都要符合一定的規矩。

 

這就意味著,那時候的墳頭土堆大小往往與逝者的身份和地位密切相關,官職越高的人,墓穴上的土也就越多越高。

 

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比誰墳頭土高」的現像一發不可收拾,一王公貴族族們墓上的土甚至都堆成了山。

 

第四種說法:土堆可以隔絕他人打擾

想像一下,墓穴上如果沒有土堆,時間久了,人們就可以在埋葬逝者的地方蓋房子、種莊稼。

這樣在逝者墓穴上踩來踩去,很有可能會驚擾到地下逝者的安寧。

 

雖然俗話說“哪裡的黃土不埋人”,但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希望盡量避免出現“踩到別人墳頭蹦迪”的情形。

 

古人相信,如果逝者得不到安寧,就會幻化出點什麼不好東西的出來報復人間,輕則倒幾年黴,重則後世後代也都不得安寧。

 

所以說,土堆的設立也是一種警示。

第五種說法:土堆代表房屋

 

墳墓的位置定下來了之後是不會輕易挪動的,墳墓就可以視為逝者的另外的一個「家」。就像許多房子都需要一個屋頂一樣,土堆就成了保護逝者安睡的屏障。

結語

土堆的存在不單是一種簡單的標誌,它同時體現了生者對逝者的尊重和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墳墓土堆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土堆墳墓形式也逐漸減少,但相信人們對逝者的思念不會減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